世纪期刊

诗潮 杂志社

返回杂志首页>>投稿指南详情

纵揽中华好诗,体味人间真情


引领诗艺潮流,贴近大众心灵


  《诗潮》是中国大型原创诗刊,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。囊括新诗、旧体诗、散文诗、翻译诗、诗论、诗歌鉴赏等多种文体;开设了好诗经典、朗诵诗、名家读诗、国际诗坛、品诗评潮等栏目,丰富开阔,清新鲜活,一册在手,纵览诗坛风景。


  《诗潮》全面展现当代诗歌最新发展流向与动态,囊括名家新作与新锐力作,关注不同风格、流派的多元创作实验,引领诗歌深刻走入人生,贴近生存现实,靠近时代热点,聆听大众心声;积极开拓民族精神新的疆域,展现时代风貌以及生命的感动与震撼;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,加深对社会、人生的理解,是寻求诗意栖居的最佳选择。


  选择《诗潮》便是选择净化心灵,提升情操,增加艺术修养的生活方式;便是选择体验不同的生活感悟,展现深切的诗性关怀,抒发人间至爱的生命情感;便是选择用生命去聆听大自然的呼唤,亲近世界的本真,激发动人心魄的人性之光。


欢迎订阅  欢迎投稿  欢迎批评 订阅一份《诗潮》,尽享诗歌风采!每月10日出版  16开本  80页码邮发代号:8—17   国外代号:BM5114 每期定价:7.50元  全年定价:90元 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邮政编码:110003  信箱:shichao2233@sina.com电 话:024--22859033(办)






《诗潮》杂志社综述




《诗潮》是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中应运而生的,它旗帜鲜明地提出"当代性、青年性、探索性"为杂志的办刊主旨,充分体现出时代先进文化、先进思潮与主流诗歌艺术的发展走向。从创刊开始,就积极鼓励探索创新、大量发表领先当代新诗潮流的优秀作品,在中国80年代以来历史变革、时代发展各个重要时刻,无不体现出时代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主流艺术精神,使《诗潮》成为立足东北、辐射全国、延及海外、面向全球的汉语诗歌重要阵地。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,《诗潮》始终承担着为时代高歌、服务全国以及地域大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,以激情澎湃、坚毅执著的诗情与追求,在全国形成了一面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旗帜,多年被辽宁省出版局评定为一级期刊。


1985年1月创刊的《诗潮》,由诗坛泰斗艾青题写刊名,著名诗人臧克家、邵燕祥、流沙河等题词。1985年至1999年刘文玉任主编,罗继仁任副主编;1991至1998年10月罗继仁任主编;1998年11月至1999年2月铁岩任主编、王滨任常务副主编、李秀珊任副主编;1999年3月至2005年周永诗任主编、李秀珊任常务副主编;2005至2006年于连胜任主编、李秀珊任常务副主编;2006年至今李秀珊任主编。25年来,《诗潮》一直在全国同类诗歌期刊中以最少的编辑力量、最少的财政投资而办着一本具有前瞻性、影响当下诗坛的诗歌大刊,是辽宁省社科类期刊的优秀代表,成为了当代沈阳城市文化的坐标。


《诗潮》创刊之初为双月刊,由沈阳市邮局向全国发行;1986年经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批准,正式向国外发行,该年5月,《诗潮》刘文玉、罗继仁、李秀珊应邀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诗刊诗报协议会,标志《诗潮》在全国性诗歌期刊中的重要影响;2002年改版,将开本改成大16开,内文也由原来48页增为80页。2005年又改为大16开96页;2008年更是迎着市场的挑战和大文化发展的潮流,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党组的要求,由双月刊改为月刊。


诗艺高地,百花园林


作为诗歌专业领域重要阵地,《诗潮》始终关注诗歌热点,引领中国诗歌潮流,获得了全国诗人和读者的高度关注与好评,许多著名诗人都愿意把自己最新的力作交给《诗潮》发表,其中不乏由《诗潮》首发,并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大奖的作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马凯同志、时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同志也是《诗潮》忠实的作者之一,他们常常把自己刚刚写出来的作品第一时间交给《诗潮》刊登。


   创刊以来,臧克家、郑敏、牛汉、李瑛、郑玲、昌耀、雷抒雁、顾城、舒婷、杨炼、王家新、西川、于坚、王小妮、高洪波、叶延滨、傅天琳、吉狄马加、韩作荣、李松涛、王鸣久、曲有源、张新泉、徐刚、李琦、王久辛、郁葱、辛茹、雷平阳、荣荣等数百位老中青三代名家都在《诗潮》上发表过重点作品。25年来,全国经《诗潮》培养起来走向成熟的中青年优秀诗人多达数千名。


为了体现刊物的办刊宗旨,《诗潮》陆续开设了"青年与诗"、"中国诗歌高地"、"实力诗人方阵"、"诗人研究"、"校园诗抄"、"卷首诗"、"网络诗窗"等获全国诗界好评的特色栏目,不仅关注多元流派的诗群,还关注不同诗体,多年来也一直给朗诵诗、旧体诗和散文诗开辟着园地。


在理论建设方面,《诗潮》开设了"品诗评潮"、"诗学交锋"、"名家读诗"等栏目,包容不同的诗学声音,形成开放的理论园地,坚守阵地意识与责任意识,引领诗歌艺术健康发展。1990年先后推出著名诗歌批评家任洪渊的评论大作《找回女娲的语言》,著名诗人梁南的独家观点的评论文章《孔子不是<诗经>选家》,引发了评论界的系列争鸣,成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诗歌界一个热点。1991年《诗潮》开辟专栏,大胆探讨"汪国真现象";1996年开设"21世纪中国新诗回顾";2000年进行中国女性诗歌探讨;2004年开展关于诗歌传统、新诗与基础教育等的对话;2007年开展如何享受诗歌的探讨……这些诗歌研讨活动,大大提高了《诗潮》在当下诗坛的理论权威性。


多年来,《诗潮》刊登的精品力作被《诗选刊》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诗歌月刊》、《中华文学选刊》、《中国年度诗歌》、《中国诗歌年选》、《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·诗歌卷》、《中国诗歌精选》、《中国散文诗精选》、《中国诗歌年鉴》、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、《散文选刊》、《杂文选刊》等数十种国家级选刊、选本大量转载,是目前作品转载量最多的诗歌期刊之一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中国众多优秀诗作与有重要诗学价值的理论文章都是《诗潮》第一时间推出,并进入中国诗歌史。


   关注辽沈,扶掖新锐


《诗潮》一直关注着辽沈诗歌队伍的建设,尤其是辽沈青年诗人的成长,被誉为"辽沈诗人的摇篮"。


1985年推出我省女诗人阎月君长诗《月的中国》,并被《诗刊》转载,引起很大反响;


1987年开设"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耕耘"专栏,集中介绍辽沈诗人;


1988年大篇幅推出"辽宁青年诗人现代诗展"、"辽宁中年诗人诗展";


1989年推出"辽宁散文诗新作展";


1989年与香港东方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"东方诗潮"现代诗大赛中,我省青年诗人李犁《走出家园》、黄恩鹏《中国围棋》两首优秀长诗荣获一等奖,向全国展示了辽宁青年诗人的锋芒;


2001年在重点栏目"中国诗歌高地"推出"辽宁专辑";


2004年精心策划推出介绍辽沈女诗人宋晓杰、李见心、朱虹的专栏"辽沈三狐";


2005年推出"辽宁青年诗人展",介绍赵明舒、哑地、苏浅等辽宁"60后"、"70后"新锐代表诗人……


1992年、1993年、2003年、2007年多次为我省荣获鲁迅文学奖诗人李松涛、林雪特别策划、开设专栏,获奖作品《拒绝末日》、《无倦沧桑》、《黄之河》、《大地葵花》等均为《诗潮》第一时间刊登。


   历届辽宁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王鸣久、张忠军、巴音博罗、丁宗皓、任桂秋、魏胜吉、万琦、郑子连、苏兰朵等人获奖作品也都是在《诗潮》扶植、推举之下获得的殊荣。


25年来 ,有500多名老中青辽沈诗人从《诗潮》起步,走向中国诗坛。


   服务时代,贴近大众


《诗潮》以刊物为舞台,使诗歌真正走向并积极融入社会,多元辐射诗歌的能量与价值,为大时代服务,为大众服务。创刊以来,辽沈乃至全国各领域众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大活动、大事件,都有《诗潮》的积极参与:迎接香港、澳门回归,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,庆祝"一宫两陵"申遗成功,迎接"十六大",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,纪念建党80周年,关注南方抗击雪灾,声援汶川抗震救灾,迎接奥运,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、沈阳解放60周年,都有《诗潮》无私的真诚奉献与热情的参与,开设专栏、组织诗人创作、策划开展大型诗歌活动,以全部的诚意与热忱,用诗歌为辽沈地区的大好形势歌唱。


2005年《诗潮》创刊20周年,组织了大型纪念会,并出版《<诗潮>》创刊20周年纪念文集》,主编李秀珊回顾、总结《诗潮》发展历史与改革经验的文章《芳华二十青春永驻》被《文艺报》、《文学报》、中国作家网等众多媒体重点报道。


《诗潮》创刊20周年颇引诗坛瞩目,社会各界纷纷发来贺信、贺电:


金炳华(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、中央第六地方巡视组组长)在给《诗潮》的贺信中说:"作为东北唯一一家大型诗歌刊物,《诗潮》杂志自创办以来,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,认真贯彻'二为'方向、'双百'方针,努力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,关注诗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,刊发了一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,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、生动活泼的文学活动,形成了自身的办刊特色和风格,已成为东北诗歌的重要基地,为促进东北乃至全国诗歌创作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
谢冕(著名诗评家、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、博士生导师)在给《诗潮》的贺信中说:"《诗潮》承担着庄严的使命,她对社会和历史有一种承诺。公正、道义、自由和理想,那是她的渴望,也是她的追求,是很神圣的。它所经之处,洋溢着创造和变革的激情。我们为不竭的生命力欢呼,我们因她而骄傲。我们感谢新诗潮带来了中国新诗的新生命。《诗潮》创刊的时候,正是中国新诗潮汹涌澎湃的年代。《诗潮》义无反顾地、忠实地站立在中国北方的平野上,迎接奔涌的激流,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潮流的信息。20年来,她为推动中国诗歌的创新贡献着不竭的心力。她穿越艰难的岁月,穿越凄迷的风烟,为维护新诗的自由和创新坚定地站立着,它是北方原野上抵抗风霜的一棵不屈不挠的大树。"


陈政高(辽宁省省长)在给《诗潮》的贺信中说:"经过20年的砥砺磨练,《诗潮》犹如一条日渐夺目的艺术长廊,典藏了岁月流金的精彩,收获了新人新作的喜悦,缀满了汇聚天下精英的硕果。作为诞生于沈阳的刊物,《诗潮》还以其独特的旋律,记录了黑土地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,讴歌了辽沈儿女奋勇向前的壮志豪情。《诗潮》不愧为绽放在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一朵文化奇葩,不愧为推动诗歌走出国门、联结世界的文化使者。20岁正是风华正茂、英姿勃发的年龄,希望《诗潮》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潮中,施展新作为,开辟新天地,继续传承文化品牌,全面奏响时代强音。我们祝愿,明天的《诗潮》更加激越澎湃,更加波澜壮阔。"


焦利(原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)在给《诗潮》的贺信中说:"《诗潮》以诗人的笔触感受,见证和讴歌了中国以及辽宁取得的辉煌成就。《诗潮》的20年,是与改革开放大潮共同汹涌澎湃的20年,是弘扬主旋律、为祖国和时代热情讴歌的20年。20年来,《诗潮》经过不懈努力,刊载了大量优秀诗篇,成为辽沈黑土地培育出来的优秀期刊,不仅受到国内读者好评,还把影响延伸到海外,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我衷心祝愿《诗潮》,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,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,着眼于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、构建和谐辽宁的伟大实践,凝聚、引导和组织广大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深入生活,深入实际,深入群众,积极创新,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不愧于时代、不愧于民族的新的壮丽诗篇;同时祝愿《诗潮》不断扩大影响,努力成为精品期刊,成为辽沈大地一个闪亮的文化品牌,成为文艺园地的一颗璀璨明珠。"


2006年为迎接"沈阳世博园博览会"的圆满召开,《诗潮》特别组织"中国诗歌万里行",邀请全国著名诗人吉狄马加、叶延滨、雷抒雁、李小雨、王久辛等走进沈阳世园会;并策划出版了全球华语诗人书写赞美沈阳世博园的朗诵诗专刊《让世界在这里感受温馨与灿烂》;


2007年,特别应邀编辑出版诗文与评论专刊《春台放歌》,推出文怀沙(国学大师)、王充闾(著名散文家、诗人、原辽宁省人大副主任)、李肇星(原国家外交部部长)、马凯(国务院秘书长)、唐双宁(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)等5位大家的精品诗文。


2009年,为响应省委宣传部"红诗辽宁"文件精神,参与组织了系列红诗活动,并组织策划"中国诗人采风团走进沈阳",邀请高洪波、石英、雷抒雁、韩作荣、徐刚、张同吾、张清华、郁葱、李琦、郭晓晔、杨晓民、桂兴华等10余位全国著名诗人来沈阳采风,诗写沈阳;并连续出版《红诗沈阳沈河放歌》与《红诗辽宁唱响沈阳》两本红诗专刊,汇聚红诗阶段性成果,为今后辽沈群众性红诗咏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经典文本,受到沈阳市委曾维书记、辽宁省委宣传部张江部长的表扬,特别获得辽宁省委"红诗辽宁"活动"突出贡献奖";同时被《文艺报》、《文学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头版头条报道。


2009年,专门为残疾小诗人赵晨飞开设专栏"天使之羽",策划举办赵晨飞作品研讨会,该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百余家新闻媒体报道、介绍,成为全国关爱残疾人与弱势群体的先进事迹。


《诗潮》还深入辽沈数十所大中专院校,为广大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、设立诗歌社团、进行诗歌素质教育;长期关心、贫困山区学生……


《诗潮》的行动体现了诗歌的感人魅力与编者的美好情操。


   金色纽带,诗意桥梁


《诗潮》长期以来,把自身定位为全球性的诗歌平台,主动担任起连接海峡两岸诗群与促进全球诗歌交流的重要作用。


1994年与台湾《秋水》诗刊结为"姊妹期刊",并陆续与澳大利亚、美国、意大利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新加坡等国际诗歌社团与刊物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。1999年接待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访问《诗潮》,2000年推出"日本《核》诗刊作品小辑",并协助日本《核》诗刊推出"中国诗人作品小辑"。新世纪以来开辟长期重要栏目"国际诗坛",每期推出一位著名国际诗人作品。2002年推出专栏专门介绍澳大利亚华语诗人作品。2009年推出"韩国诗窗"栏目,推介韩国当代诗人作品。2009年策划组织"中韩诗会",邀请韩国国家级著名诗人金南祚、金钟海、吴铎藩、金金龙、慎达子、崔今女、许炯万等来沈阳进行诗歌交流;2010年又组织诗人白长鸿、王英辉、李秀珊、萨仁图娅、胡世宗、齐世明、李轻松、王立春等参加在韩国仁川举行的"韩中诗人大会"。自1998年刘文玉参加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十届世界诗人大会以来,《诗潮》历任编者罗继仁、李秀珊等都被邀请作为中国诗歌期刊重要代表参加世界诗人大会、国际笔会等世界性诗歌会议,带着《诗潮》的友谊与诗意走向世界。


   文化坐标,期刊先锋


《诗潮》立足辽沈、面向全国,用丰富多彩的诗歌形式为辽沈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以其对中国诗歌发展所投入的无限热情和真诚,对中国诗人无私的推举、培育与关怀,对大文化的勇敢承担和积极建设,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品牌价值。发行量每年大幅递增,已成为辽宁省发行量最多的纯文学期刊;知名度与综合影响力位列中国诗歌类期刊前三甲。《诗潮》已成为中国纯文学诗歌品类的卓越代表,成为辽沈的文化形象最高雅最有魅力的一面旗帜,赢得了全国与省市各级奖励:


1989年,在河北省衡水地区青年诗人学会举办的全国文学期刊评选中,《诗潮》被评选为"全国十佳刊物"第二名。


1991年,《辽宁日报》发表记者署名文章《一片诗心唱大潮》称赞《诗潮》在财力困难、人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办成全国性大刊。


1992年,被沈阳市新闻出版局评为"质量优胜期刊"。


1994年,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的优秀期刊评选中,李秀珊、罗继仁编辑的"卷首诗"获得优秀文艺作品专项编辑奖。


1997年,罗继仁诗歌理论集《诗潮耕耘录》与《诗潮》发表的我省女诗人任桂秋长诗《面向辉煌》,获得沈阳市第六届"五个一工程"奖。同年在沈阳主办了第11届全国诗歌报刊协议会。  2001年,栏目"校园诗抄"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的优秀期刊评选中,获得优秀栏目奖、优秀栏目策划奖。


2002年至2009年,《诗潮》连续获得四届辽宁省一级期刊、八届沈阳市优秀期刊称号。


2003年,《诗潮》加入中国期刊协会。


2004年以来,《诗潮》被"万方数据-数字化期刊群"、"龙源期刊网·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"、"台湾华艺网"、"中国知网""清华大学数字化光盘版"等全文收录。


2004年、2005年,主编李秀珊、编辑刘川先后被评为"沈阳市新闻出版战线十佳编辑"。  2006年,主编李秀珊获得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评选的"辽宁省期刊人奖";同年《诗潮》被专家和网民选为"中国最佳诗歌期刊"。


2007年,《诗潮》被列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馆藏刊物,被辽宁省作家协会评为辽宁省期刊"金桥奖",被南开大学、吉林大学等多家高校专家学者列为中国诗歌期刊的重点考察范本。  2008年,《辽宁日报》、《沈阳日报》先后刊登评介《诗潮》发展业绩的专题报道,称《诗潮》是"当代沈阳城市文化的坐标"、"为纯文学期刊的发展提供范本意含"。两篇专题报道一经刊登,立即被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网全文转载。


2009年,主编李秀珊被辽宁省委、省政府评为辽宁省社科类优秀专家;《诗潮》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的各类评中,先后获得优秀编辑作品一等奖、优秀栏目一等奖、编辑知识竞赛一等奖。


2009年,编辑刘川被《诗选刊》杂志评选为"第二届最佳报刊诗歌编辑"。


   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本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诗歌刊物,25年来,《诗潮》已经成长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与品牌效应的国际性华语诗歌大刊,主动承担起了立体展示辽沈大文化乃至我国大文化风采的责任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与赞誉。25年来,《诗潮》大胆创新、锐意进取,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、沈阳城市经济繁荣的过程中,致力于打造东北地区尤其是沈阳市的文化名牌,大力提倡、推动和实施沈阳的文化强市目标,为重振老工业基地的经济雄风,再现共和国长子的文化风采,功不可没;在全国大文化建设里,振奋昂扬,体现出无限的开拓力,以众多精品佳作为时代提供了精神盛宴,可谓纯文学期刊在大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优秀范例。25年来,《诗潮》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和办刊宗旨,强化办刊的文化意识,市场意识,增强精品意识和人才意识,真正做到了多出思想性、文化性、艺术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优秀诗歌作品,紧密贴近大时代和群众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,以高雅、高尚的艺术精品服务社会;尊重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,团结老中青三代诗人,引领中国诗歌健康发展、稳健进步,引导树立正确艺术价值观,培育具有艺术个性和思想境界的优秀诗歌人才,繁荣我国尤其辽沈地区的诗歌创作,形成推出诗歌名家、大家及培养优秀新人的广阔平台,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;以开放办刊的姿态,打开僵化思维和局限视野,加强国际性诗歌交流与合作,将中华民族优秀诗歌传统、经典诗歌作品推向国际,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诗歌发展潮流,让中国社会、中国诗界了解世界诗歌的发展走向。25年来,《诗潮》始终以一颗赤子般的事业心,大力提倡诗歌走向社会,以刊物为舞台,让诗歌进入现实生活,进入大众心灵,真正与时俱进,与民同行;不断顽强勇敢地迎接市场的机遇和挑战,探索期刊发展之路,办出具有艺术风尚、精品效应、社会知名度的大刊、名刊,成为全国诗歌期刊乃至文学期刊中的"金字招牌"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今后《诗潮》会继续保持其独特的精神风范与前瞻姿态,保持青春与热情、活力与胆识、智慧与胸襟,在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中做出重要的贡献,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中树立具有代表性的旗帜!